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电商迈入“拼”时代!梁宁:淘宝的核心是头部效应,而拼多多的核心是精准和网络效应

双十一电商大战已拉响,各个平台补贴撒钱和品牌“二选一”暗战此起彼伏,硝烟弥漫。天猫10月21日开始首轮预售。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的会后,拼多多CEO陈磊在出席接受采访时披露:“拼多多每天发送的日均包裹数已超7000万个,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十一长假前后,拼多多日订单量峰值成功过亿单”。

为什么只有拼多多用百亿补贴拉来了更优质的商家和更多用户?短短的五年时间,拼多多就在电商的红海之战中实现7亿用户,单日订单过亿的增长奇迹?

百度集团顾问、人称“中关村第一才女”的梁宁在近期的公开演讲中揭开了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奥秘:短期内看电商平台补贴是双边博弈,先有供给才有交易。但从更长远的视角看,电商平台的演化靠的不是补贴,而是谁更精准。

商业的本质就是变现,谁更精准,意味着变现效率高,资源一定会向着变现效率高的方向倾斜。

现如今三大电商里拼多多的推荐算法最精准,用户端有网络效应,因而拼多多更强。淘宝的算法在做关键词关联推荐,而拼多多的算法试图理解用户的搜索动机和偏好。淘宝在消费者端没有网络效应,而拼多多的用户对用户有价值。事实上,“精准”和“网络效应”是曾鸣的著作《智能商业》这本书里的核心词汇。可把他的理念执行得最好的却是拼多多。

什么是网络效应?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对用户有价值。微信就是最强大的网络效应产品。因为用户对用户有价值,所以用户要拉更多用户来。淘宝在C端没有网络效应。淘宝的用户对用户没价值。但是拼多多有网络效应。拼多多的用户对用户有价值,你帮我拼个团,我帮你砍一刀,你再给我提供一个购物灵感。网络效应是拼多多过去几年增长奇迹很核心的原因。

黄峥曾更新过一阵子微信公众号,会将自己对商业的一些思考发布在这里。其中有一篇名为《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关于,供给侧改革的一点想法》里提到供需的关系。

“供给和需求是一体的两面,互为促进,有点鸡生蛋、蛋生鸡的味道,好像说不清谁先于谁。但要变革总得从一头抓起。要根本上改革供给侧,得先变革需求侧,需求侧是拉动变革的牛鼻子。”在淘宝逐步天猫化后,高客单价和商家品牌化成为大趋势。此时,低价供应链商家无处可去,价格高敏感度、追求高薪比的用户无法被满足,成为拼多多的契机。

前一阵子,上海名媛拼团的消息,快速引爆网络。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一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拼团模式的普及。吴晓波频道撰文指出:消费者已经从目的性极强的搜索购物,转向了社交场景化的拼团购物。拼单背后,并不仅仅意味着单纯的消费者得利,而是一整套商品运作逻辑的改进。这套商品运作的逻辑,便是新电商时代的底层逻辑。

黄峥曾在股东信里提到:拼多多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它摒弃了PC搜索购物年代的物为先,新电商不再把活生生的人当做流量,把商业模式变成流量批发,它试图理解每个点击背后人的温度,试图通过人和人的连接来汇聚同质需求,只有对人足够好,人群才能聚集成力量。

拼多多现在正在做的,回归到人,思考真实的需求,切入中国最大的农业腹地,借助科技和数字化帮助其完成链路的打通和缩短,获得商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这才是拼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