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创业融资和估值哪些是必须掌握的经验?

创业融资和估值哪些是必须掌握的经验?

创业,不等于融资。创业分两种,第一是经营个人或家族的钱袋子生意,没有其他想法;第二是以上市或与资本市场对接为目的,这两类的界限恨分明,其中的规范成本、试错成本完全不一样。一旦融资,开弓没有回头箭,融资付出的规范化成本难以回收,投资方(机构)从来不是泥菩萨,而是生意人。

对早期创业而言,高估值往往弊大于利。高估值并不意味着真金白银,创业者才是公司真正的掌控,短期股权的损失有办法拿回来,而高估值会带来很多的压力,如对赌、业绩考核、心里期望、员工心态等等。此时此刻,尽快融到资比怎样融资重要,资本寒冬也许言过其实,但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资本方越来越谨慎是事实,速度有时候还是决定一切。投资方永远是创业路上的助力者、参谋,而不是主力(产业投资者除外),虽然谈到投后管理、附加价值,其实投资公司对企业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你需要钱的时候他能够帮你找到钱,太强势的投资公司创业者也未必喜欢。


估值”不是“市值”,创业者和投资人关心的不一样。对于创业者来说,通常最关心的是估值,因为估值的数字代表一种身价,容易被媒体记住和传播,容易被用来做横向比对。但对于投资人来说,通常更关心的是融资额,首先关注的是投进去的钱够不够公司使用,直到吸引到后续投资人继续跟进投资;其次关注的是自己的股份比例是不是太少而没什么话语权。投资人不关注投资后公司的估值,如果关注也是希望投资后的估值越低越好,这样给未来留下更多的回报空间。

估值的来源是投资人的预期回报率。对于天使期的项目,投资人给出的估值通常并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基于过往的经验积累做出预估,在此基础上,创业者和投资人双方根据市场上同类项目的估值、各自的谈判地位、市场供求等,反复权衡利弊和沟通谈判后确定最终的价格。

公司的上一轮“融资后估值”通常是作为下一轮“融资前估值”的底线。如果下一轮投资人的报价突破这个底线,上一轮投资人可不答应,处理方式也做了设计,按“反稀释条款”来补偿现金或股份,同时也会向市场释放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这家公司发展得不怎么样,估值越来越低了。

估值是创业者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投资协议中最重要的条款。估值条款有时候可以作为双方博弈的条件,比如创业者要求更高的估值,但接受投资人因此而设置的业绩对赌;也有创业者宁可要低一些的估值,但换取投资人在其他条款上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