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新冠肺炎疫情对目前风险投资涉足较多的行业在2020年的影响的不完全初步分析

旅游
利空

首当其冲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参考往年数据,算六月恢复正常情况,整个行业大概影响在一万亿。疫情对疫区(湖北全省,尤其是武汉)旅游业的整体影响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除。
旅行社:节前包机做春节高单价产品,现在政策要求全额退款。国内航司有响应抗疫政策的压力或许还有谈判余地,国际航司会比较难。援引不可抗力条款最多避免违约金,头款大概率无法退回)。
OTA 平台:损失小于旅行社,携程、同程、途牛这类有自己旅行社的除外(大型 OTA 可以利用旅行行业入口流量的强势话语权让供应链买单,自身损失的就是流量成本和本身的产品抽成)。
邮轮、游乐场、海洋公园等体验式旅游产品:本身运营成本极高,且时间窗口效应明显。
旅拍:本身运营成本较低(但获客成本极高),有一定时间窗口效应,高单价业务集中在海外,受航班取消影响较大。但因为婚庆是刚性需求,疫情结束后应该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会有补偿式消费, 2020整体业务量或不会有太大变动。

利好

线上旅游:部分科普类、知识类线上旅游产品流量和产品排名上升迅速,例如线上游览博物馆、线上动物园等一系列产品。
游记类产品:蚂蜂窝 、穷游等产品最近流量大幅度增加。旅游行业是唯一将物质转移成精神获得的行业,行业需求不会消失只会发生时间错配,大家都为疫情结束后的旅行筹划准备。


酒店
利空

参考去年数据按影响到六月计算,全行业损失大概在五千亿。 
民宿和小型旅馆:受影响最大。现在情况很难获得客源,民宿本来就是靠假日黄金周这种时间窗口的产品,资金积累少。而且在现在的形势下,民宿和小型旅馆的运营中增加了很多消毒防疫成本。
连锁高端酒店:受影响的方面基本同上——客源问题和消毒防疫的额外成本支出。但因为这类基本都是大型集团,有资金积累,并且所占物业多是市面上稀缺资源,一旦疫情结束恢复会很快。
连锁经济型酒店:如华住、如家、锦江之星等。受影响最小。本身成本不高,资金也雄厚,再加上一部分各地政府买单包酒店作为隔离观察场所。但后续可能会因为「隔离过病人」而影响经营业务。

影视
利空

电影院:目前全面停业,春节、情人节全部撤档,节前所有宣发投入无法收回,地租成本高。而且影厅是人员聚集的封闭空间,观影这种非刚需消费在疫情之后会继续受恐慌情绪影响。
影片发行公司:《囧妈》事件前就有预测,春节档可能会有人打破传统电影发行的渠道垄断,走线上 C端付费点播和会员模式,没想到的是字节跳动直接 B 端用流量逻辑付费。至于是会慢慢成为行业常态还是事件过后回归传统渠道,估计要看此次合作各放的效果。据业内人士透露的欢喜传媒和字节跳动的合同细节,还是兜底发行外加超额分润的模式。
影视制作产业链:包括例如影视拍摄基地、演员经纪、服化道剧组、后期制作公司等。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影视制片公司、影视剧组以及影视演员,暂停影视拍摄工作,全行业停摆(正在项目执行中的后期制作公司还能开工,但收款或成问题)。

利好

握有虚拟 IP(例如二次元动漫人物)、不受线下拍摄限制影响的影视制作公司:《囧妈》事件的出现给全行业看到了⼀种全新的合作和付费方式,可能其他渠道平台会逐步跟进,有利于破解原来发行和影院渠道过于强势的现象。而院线也可能进⼀步高端化,以家庭无法实现的优质观影体验吸引客流。
创新型内容公司:现在的电影时长是由影院、观众、出品方和技术限制多方博弈的历史结果。比如只因胶片卷片的片盘⼀般可容纳十五分钟左右的容量,所以到了数字电影时代,电影时长依然基本是十五分钟的倍数。而这次标准时长的院线电影与短视频平台的结合,或许会是后续内容时长、叙事方式和娱乐效果的变革的起点。

广告
利好

线上媒介:会有影响,但以往比较依赖线下的业态,在疫情中开始紧跟线上营销和社群运营,或能带来新客户。而且原本在而且在非常时期做传播,就尤其需要专业人士操盘指导(做得不好反而会有反作用)。若现金流和管理者的素质到位,支撑到疫情后,品牌被抑制的营销需求可能会迎来井喷。

利空 

线下媒介:广告界压力最大的领域,特别是高铁机场广告大牌等。本来 2019 年业务就无甚重大起色,外加投标成本已经付出,疫情期间的排期惨淡,受影响会非常大。(据业内人士消息,有些品牌客户要撤投放,或者把投放时间置换掉,因为春运期间基本上价格是最高的。)电梯广告受冲击相对较小,但也有影响——例如梯之星主动提出按 CPR 算的广告售卖模式(传统电梯媒体按时间来卖)。

广告创意与视频:疫情中基本全行业停摆(非真人拍摄的动画类视频除外),新增业务几乎消失,已有项目收款或成问题。疫情后可能会因为被抑制的营销需求的爆发而有短时间内的业务增长。但因为甲方普遍现金流吃紧且广告创意与视频属于非刚需,所以2020 年整体业务量同比会有明显下降。

线下消费
利空

餐饮产业链:包括无自营供应链的外卖平台(例如饿了么)、生鲜酒水供应链(例如美菜)、餐饮SaaS(例如美味不用等、客如云)等。
百货零售:钱大妈、谊品等社区生鲜品牌和综合型超市除外。春节期间快递停运,本是线下店面、品牌和会销活动的最大红利期,然而今年春节大量商场和门店停业,没有停业的也基本没有客流。
鲜花礼品:例如 roseonly。往年过年是旺季,疫情期间又包含了情人节,受时间窗口效应影响明显。据内部消息,在线下流量基本归零的同时,鲜花零售的线上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或许跟疫情中人们消费观念回归基础需求相关。目前「爱情系」礼品品类(如 Godiva 和 Tiffany)都放弃了情⼈节档期,集中等待 520。
线下综合服务与娱乐:包括上门服务、共享充电宝、美业、按摩 SPA、线下演艺、票务代理、节庆日游艺会、 KTV、夜总会等基本处于停业或业务量大规模缩水的状态,前期成本(游艺器械、宣传物料、人工准备)无法得到覆盖,硬性成本无法缩减,非刚需部分受恐慌情绪后续影响也较大。
会展产业链:包括会销、场地、策划、宣发、搭建、执行、活动摄影、线上售票和预订平台等。二三月份本来是展会高峰期,但目前四月前的会展活动基本上全部叫停,比如原定二月的阿里跨境峰会、原定三月的成都春糖都已经宣布延期。
婚庆:例如美薇亭。婚庆等聚集性活动被全面叫停,估计要彻底恢复正常至少需要半年。但因为婚庆是刚性需求,疫情结束后应该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会有补偿式消费, 2020 整体业务量或不会有太大变动。
商业地产:包括大型商场、批发市场、写字楼、工业园区、联合办公空间等。客流量归零和中小企业倒闭退租带来的影响会很大。疫区的物业价格会显著下跌。大型城市集群或许不再会成为⼀些三四线城市的发展目标。
汽车产业链:包括燃料、汽车后市场、整车供应链等,尤其是整车(二手及新车)。但是在疫情后,或许会因为对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卫生顾虑而刺激一些人购置私家车的需求。 

交通出行及相关产业:例如滴滴、摩拜与航旅纵横。目前处于业务量大规模缩水的情况,但是由于属于刚需产业,在疫情后会第⼀时间恢复并由于积累的存量导致补偿式增长。

利好

超市:受制于春节期间物流停运,居民转而依赖于线下超市,再加上疫情引发生活物资抢购,造成流量和客单价的暴涨。中信建投数据显示,物美超市和永辉生活的蔬菜出货量是往年同比的三倍左右。大润发门店商品采购量同比增长四到五倍。但这对超市自身的物流能力和供应链能力也是重大考验——据内部人士消息,大部分上游厂家的产能和货物都处于紧张状态,大超市集团虽然享受优先分配,但厂家普遍只接受自提不送货。本次疫情还促进了传统超市与同城配送平台(例如饿了么)之间的合作。


教育
利空

线下教育:包括补习班、兴趣班、体育培训、游学、冬令营等等(国家要求全面停办,本身运营成本高,且时间窗口效应明显)。且兴趣教育这种在人员聚集封闭环境中进行业务开展的非刚需领域,在疫情之后会继续受恐慌情绪影响。

利好

线上教育类产品:市场推广和获客成本大幅降低,流量大幅增长。但同时也面临挑战。一个是,现在的确是刚需,但很多中部教育机构都陷入低价(甚至免费)同质化竞争,疫情过去之后的留存是个挑战;二是,很多线下教育机构被迫向线上转型,实则是增加了更多抢夺线上用户的竞争者。这对各团队的运营和产品能力是重大考验。
成人教育:疫情中许多中小企业会倒闭,再结合春节前的裁员潮,失业率会上升,而副业、兼职、自由职业需求量则会增加,这会产生大量标准化的和⼀部分非标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需求。

医疗健康
利好

海量资金涌入,并且伴随整体国民健康意识的急剧提高和公共卫生系统的极端压力测试。疫情后会引发医疗行业整体的进步和效率制度的大优化,会诞生很多新的机会,如:

1)病毒实验室会结合云端运算完成布局下沉。

2)隔离区内的替代人工机器人(送饭、送药、问诊等)。

3)医用无人机(医疗用品紧急调运、送检测标本等) 。

4)智能诊断筛查,结合 AI 完成科研效率提升。

5)在线问诊、远程医疗会诊:增长来自对上医院就医的心理阴和对可靠信息的需求。

6)普通体检与基因检测:增长来自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度提高。
7)新型医疗卫材:增长来自对口罩等防护用品耐久度的需求。 

8)宫颈癌、流感疫苗等疫苗:增长来自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度和防病意识的提高。

9)个人医疗保险:增长来自保险意识被唤醒和国家推动。医保系统本来已经不堪重负,这次又增加这么多支出,必然会侧面推动商业保险的发展。

10)中医保健养生与主打健康概念的食品饮料:增长来自「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优势,满足疫情后健康人维护自己身体的心理需求。

11)健身锻炼:虽然线下健身房和体育场馆在疫情期间流量基本归零,但由于多采用预付费的会员充值模式,在资金方面有⼀定积累。疫情后由于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度和防病意识的提高,获客成本会有所降低,也会有补偿性的消费增长。

利空

部分面向一线医疗机构销售的药企、医疗器械、医疗防护用品、医疗信息化等领域会因为目前领导带队外出援助和精力分散等原因导致回款不及时,资金压力变大。

移动设备
利好

耳机:居家隔离期间,家庭成员集体分别对音视频内容的消费会拉高耳机的需求。受经济下行与疫情带来的不安全感影响,口红效应愈发明显。 TWS 耳机会成为移动配件中的「口红」。

利空

智能手机:销售与市场推广(如新品发布)受影响较大。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带来的不安全感影响,人们进行改善型消费的时间点将延后,对手机换新的需求将缩小。据 Strategy Analytics《新型冠状病毒如何影响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令 2020 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比预期少 2%;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比预期减少 5%,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在今年一季度会有超过 30% 的下滑。」

母婴
利好

婴幼儿产品:由于疫情造成的空余时间或许会造成生育率的短期上涨,而且经历居家隔离的苦闷生活之后,疫后会有⼀波补偿性的婴幼童产品消费(玩具、衣物、食品)。人们对婴幼童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的关注度会增加,对以健康、卫生为卖点的婴幼童产品的需求会上升。
婴幼童防护:目前婴幼童都以佩戴成人口罩为主,密闭性和呼吸阻力都不适合婴幼童。随着对婴幼童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的关注度增加,婴幼童专用防护用品的需求会上升。

利空

早教机构:同线下教育。 


线上商业
利好

原来春节期间的线下活动时间被居家隔离彻底转换成了巨量的线上流量红利。
电子游戏:手游、网游因游戏时间变长而导致收入大幅增长。另有一个特殊现象——页游流量占比也产生增长。原因可能是各地要求公务员初三上班,但很多岗位并无事可做,单位规章不允许玩手机,单位电脑又无法安装游戏客户端,页游变成唯⼀消遣选择。
视频:包括爱奇艺、哔哩哔哩、优酷、腾讯等长视频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流量和会员购买大幅度增加。疫情期间空余时间充裕,网红带货也许会从现在的抖音+直播开始往哔哩哔哩这样的长视频和细分领域转变。
移动直播:因观看时间变长而导致收入大幅增长,总体而言是利好。而且疫情还促进线下活动通过直播变现,在直播内容品类上也有所增加。例如 TAXX SHANGHAI 直播「云蹦迪」四小时获得70万收入,各大唱⽚片公司都在视频直播音乐节。
在线招聘:疫情中许多中小企业会倒闭,再结合春节前的裁员潮,失业率会上升,而副业、兼职、自由职业需求量则会增加,这会产生大量标准化的和一部分非标化的求职与招聘需求。
主流电商:获客方面,总体而言是利好,尤其是疫情相关的品类(消杀防护用品、保健医药、生鲜与方便食品等)。据数位业内人士数据,日化和服装类商品的春节期间线上营业额比同期高 50~70%。受经济下行与疫情带来的不安全感影响,奢侈品需求会下降,口红效应愈发明显。基于长时间相处下的观察和交流产生的需求,家庭用品(日用与家电等)、老年用品和宠物用品的消费或许会迎来增章。受制于物流配送,当下一部分需求被抑制。另外由于订单完成周期变场(无法发货的时间较往年延长一倍),这期间电商品牌以预售为主,虽有增长,但后期或许存在订单取消风险。而物流配送恢复之后,消费需求可能会在短时间出现集中释放,除去之前被抑制的部分,还有「报复性」的冲动性消费。但是,上游供应链⼚家因为受疫情影响,很难在短周期内调动足够的存货和物流能力。即便订单量出现显著上升,也会出现需求难以被全面满足的情况,商家会进入无货可卖、无货可发的境地。而没有销售,资金压力又会进⼀步增大,增大经营难度。湖北与武汉企业各类产品销量会经历大幅下降又缓慢恢复的过程,根据 SARS 期间的主流意识认知变更速度判断,预计需一年时间。
跨境电商:受国内口罩等消杀防护用品断货影响,疫情初期,跨境电商 app 排名显著提高,带来流量的显著增长。但根据业内人士信息,受制于国内物流运力紧张与国际港口停工,商家只能看地区发货,以免发货后用户退款,产生纠纷损失运费。故实际产生的收益虽有增长,但与流量上的增长不成比例。 

在线协作、办公、会议工具:例如,大量微商卖货、集体捐赠、物资团购等统计需求使用石墨文档,以及大量企事业单位使用企业微信、 ZOOM 和钉钉进行工作学习。获客成本变低,初期是对产品力和底层技术优化能力的重大考验,中后期则比拼运营和留存。

UGC 内容与社交媒体网络:随着空余时间变多、信息流爆发式增加和面对危机的不确定性,人们收集和筛选信息、记录和抒发自我感受的需求变强。平台流量、创作者、作品和与之相关的互动数量都大量增加。
陌生人社交软件:线上陌生人社交需求会因居家隔离而被放大。被压抑的线下社交需求会在疫情过去之后得到报复性释放。
新媒体:随着海量真假难辨的消息在网上大量流通,及时、深度且可靠的消息显得格外可贵,并且⼈们也愿意为此付费(例如《财新》的会员模式)。另,随着人们在家做饭比例大幅升高,美食类媒体(如罐头场)与平台网站(如下厨房)会迎来⼀波流量红利。

利空

外卖:流量大幅缩水,在家做饭比例大幅升高。部分原因是餐饮商家大面积停业,另外在深圳外卖员确诊之后,人们也怕接触外卖员和外送的即食食品。虽然有部分外卖商家(例如麦当劳和西贝)在包装上附健康卡,标明所有经手者(厨师、外卖窗口、外卖员等)的体温,但因为潜伏期的关系,人们依然心存顾虑。
与受影响行业挂钩以及时间窗口效应明显的品类:例如雪具、潜水装备、旅行箱、户外装备、年货(影响相对较小)、酒精饮料等。

金融

数字货币:核心货币币价增长。疫情使中国 2020 经济前景更加看低。WHO 确定中国为 PHEIC 对出口打击很大。根据来自地方工信局的消息,对部分行业出口预期是下降 50%。随着经济进⼀步恶化,要保持货币流动性,央行只能进⼀步增加市面货币供给从而引发通胀。数字货币和黄金一样会作为避险资产。
线下移动支付:目前处于业务量大规模缩水的情况,但是由于属于刚需产业,在疫情后会第一时间恢复并由于积累的存量导致补偿式增长。
个人与企业的多样化资产配置:人们亲身经历过系统性风险及其巨大的冲击力,会对黑天鹅事件的概念有直观理解,也会对通过分散资产布局来分散甚至对冲风险有进⼀步需求。海外资产、避险类资产、与自身行业关联度不大的资产配置会成为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