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光伏内卷,高景气时代的江湖纷争

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国家高层领导的表态,为中国减碳路径设置了2030年的目标,也为光伏行业产生了超长的新景气周期。受益于行业高增长的红利,过去1年,在光伏概念股在资本市场被火热追捧的同时,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到逆变器、玻璃、胶膜等辅材,国内光伏企业刮起了凶猛的扩产潮。


据机构不充分统计,仅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上市的龙头光伏企业,2020年公布的扩产项目就高达40个,总计公布的计划投资总额高达2147.76亿元。这类蜂拥而上的情形,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史上曾一度上演。在行业的需求红利下,新老玩家们通常大肆扩张造成产能过剩,竞争格局恶化,最后行业重新洗牌。施正荣、苗连生、李河君……这些光伏首富的沉浮背后,光伏行业的老大数次更迭,每隔三五载便会历经一次起落。



如果2020年规划的光伏产能都能够顺利投产,势必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产能过剩,价格战与行业的洗牌在所难免。因此有业内人士将其称之为光伏行业的“内卷”——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这场高度景气的行业盛宴,并不是每一个玩家都有运气享用。


龙头的压力竞争、一体化布局的趋势和新势力企业的加入为整个光伏行业刮起了扩产潮。在凶猛的扩产潮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三个明显的变化与趋势:首先,头部企业拥有更好的融资条件,势必要继续扩大优势,因此在扩张规模上同样领先。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上市光伏企业公布的40个扩产项目,高达2000亿的总投资金额中,通威股份在扩产方面投资便高达近500亿元;隆基股份在扩产方面投资金额达到363亿元。硅片双寡头之一的中环股份也在今年2月抛出了史上最大投资计划,硅片产能直逼隆基股份。


除了扩张原有业务之外,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进行一体化的布局,即向上下游延伸,通过扩张参与到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两个或多个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制造商,隆基股份也一直在下游组件领域发力,2020年已经取代了晶科能源,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商。中环股份、东方希望、中润光伏等供应链上游企业也做了类似的事情,在2020年纷纷进军下游组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