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面临哪些挑战?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面临哪些挑战?

创新创业实践中的误区与偏差

首先,很多创业者,特别是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创业者,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残酷性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和准备。事实上,创业公司存续期短、成功率偏低历来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从欧美调查数据来看,50%以上的创业公司存活时间不足5年。“互联网+”虽然降低了创新创业门槛,但比起传统的创新创业更具残酷性。根植于移动互联网之上的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其网络特性带来的先发优势和用户黏性,更容易形成行业垄断(或寡头垄断)局面。在细分领域中,经常出现行业第一和第二之间的竞争进入胶着和白热化后,行业第三应声倒下的案例。据估算,中国70%的大学生创业都集中在互联网外卖上,模式单一、趋同。在“饿了么”“生活半径”“百度外卖”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此类“互联网+”创业既没有新意,也很难有太大的生存概率。如果任由类似的盲目创业现象蔓延,可能会造成大量创新创业资源的浪费。

其次,大学生创业者往往过分追求“互联网+”概念的炒作,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略创新的本质,忽略了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服务品质的提升。


基础性支撑条件有待改善

现行教育体系与创新创业现实需求存在较大脱节,人力资本积累难以满足创新创业,特别是“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需要;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质量及职业技术教育方面。2014 年GII 排名中,中国在高等教育分项上的排名仅为第115 位。对于“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事物,现行教育体系远未建立起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然后,资本市场发展极不健康,难以满足创新创业的融资需求。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也接近30 年,总市值规模一度超过60 万亿。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资本市场满足融资需求的核心功能并未有效发挥,反而沦为投机炒作的工具。

我国的核心技术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互联网+”虽然降低了创新创业门槛,但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和发展最终需要依靠核心技术为根本支撑。近年来,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很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上,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仍然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