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黑马财税姚宁:抓住企业六大财税硬伤,创业者如何树立健康财税观

硬伤一:注册资本安排的误区和股权转让涉税瑕疵

注册资本的安排和股权的涉税转让漏洞多。从我国的税收监管制度看出,过去股权的转让并不是非常受重视,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在监管层面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难度较大。现如今基于国家金税系统的发展,已经和市场的监管体系能够得到很好的衔接,各类证券市场的数据信息能够得到系统性的分析汇总,在税收监管方面国家的把控也逐渐严苛。

三点需要引起创业者重视:

1、初始注册资本认缴额不可盲目贪大,注册资本过高会导致后期认缴压力过大以及风险敞口。部分企业为了提高资质以及为了达成投标目的需要扩大注册资本,从而形成认缴压力。

2、除此以外企业也需注意各类相关的权益类科目不可随意转增,导致形成个税负担。

3、包括内部转让代持转股,以及员工激励,左手转右手等各种操作都会留下隐患,交易转股也是如此,需要进行提前规划,不可临时决策,导致不可控的局面。

建议企业采用“合伙企业”的运营方式,股权汇集,可便于管理;有跨省注册机动便捷的优势;可优选园区,以及优化税负。

硬伤二:业务账外循环严重,从而形成两套账或导致账面沉积

账外发薪有弊无利。 从三个视角进行分析:

第一,税务视角。 个人所得税自2019年1月1日起,新个税法下,15万以下个税负担很低,甚至无负担。其次个人名义买房买车需个税申报记录,从而后期容易引起员工纠纷。对于企业所得税方面,账外发薪会丧失给企业带来的税务价值。

第二,财务视角。 账外发薪易形成公司的大额欠款,后期会导致会计报表的失真,甚至出现该企业老板的个税风险。

第三,社保视角。 来看建议个税的问题与社保问题不可放于一个维度进行考虑,第一大前提必须要保证个税合规。全国各地为了要保护中小企业能够稳定发展,不建议大规模地面向中小企业做社保的调查,处于 “渐进式合规”的阶段。故此,个税与社保不应当放在一个维度进行考量。

那么,对于“账外循环”状态下的企业如何进行优化调整?未来企业应该坚持走公司途径收款,如今面向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体系将税负率已经降至相当低的状态,综合税收率甚至在5以下,可以抓住此时间节点,将自身企业的业务模式逐步合规化。部分供应商持有较强势态度,不予提供发票,此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时,业务模式需要逐渐规范,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建议将供应商是否足够合规以及是否提供发票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一个条件。个税以及社保方面,长期挂账以及补票行为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账务的合规性,企业需要在此引起重视。

硬伤三:买票抵账等不规范的财税处理

为何会出现企业“买发票”的现象?

其一是高管以及效益型员工薪资较高导致公司采用以票抵账的方式用来降低个税负担,强烈不建议这种虚开发票的方式,如果一家企业以面对员工敞口的方式用虚开发票去处理,风险便会被放大。

其二是由于企业的重要成本费用或是灰色支出无法取得发票,相关负责人会通过买票的方式去抵扣以降低税负。

其三,也是最棘手的是企业由于经营毛利较高,从而通过买票抵扣降低其税负,此为典型的虚开行为,易形成较大风险隐患。

那么如何掌握“合规发票生态”的资本税优方法论,拒绝发票造假呢?

第一步,企业所有收入必须开票或者进行无票申报,其中需要注意,业务需和该企业资质相关,否则很难开出发票。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大额成本的费用都要有发票,若大额成本没有发票,企业的税负成本将会被放大,无论是企业的所得税以及增值税,压力都会被放大。

第三步,“小额低频无票”则无需再去寻找发票,应当用纳税调增的方法,没有必要所有的报销都需要有发票,能够提供内部的合理的扣除凭证即可,最后没有发票的部分则不做纳税的扣除。

企业在面对无票支出的情况时,在毛利足够的前提下,如果直接供应商无票,则需要考虑依靠渠道。在行业生态中,找到可以提供合理发票的渠道,让其作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载体。

企业在业务中遇到只有部分交易可以取得发票的,其余部分无法取得发票的情况时,可以进行拆分交易,将能取得发票的部分拆分出来,进行业务的合理调整。

如果企业面向多个个人供应商,则需考虑用组织思维去做组织升级,把它们作为一个合规的体系和企业达成合作机制。

硬伤四:盲目使用核定征收、税收洼地等“税筹工具”

企业不可盲目相信招商机构以及听取非专业的“税务顾问”的建议,将企业注册在不可控或造成原纳税地较大“税基侵蚀”的税收洼地

现如今对“核定征收”这个词汇存在滥用过度的现象,核定征收本身并不代表税收优惠,只是税务局设定的一个税收征管的简易处理方式。

不可过度采用此类主体业务(“税筹工具”)进行避税动作。建议企业还是要以税收优化的角度去合理看待财税问题。

硬伤五:不完全纳税的商业模式,合规成本难以承受

不完全纳税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四种:

第一是在其业务模式的设计上,将实质需支付牌照的支付业务模式当作普通运营模式处理,例如我国的美容美发,以及健身瑜伽行业,上市公司十分罕见,其最大的合规难题在于财税层面上各类预付卡性质的运营模式合规很难。在此类业务模式上,应当尽可能在业务模式中减少和支付业务以及金融业务的叠加。包括阿里集团的淘宝在创业初期便拆分出支付宝,它们是两家独立的公司。淘宝的企业的在业务的层面上和支付业务做到了完全的物理隔离,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合规处理案例。

第二是广义的服务外包行业,越是处在行业中下游越是无法承担其合规运营成本。只能尽量逐步趋近上游,获得更多毛利,才会有机会承担合规成本,走向资本市场。

第三则是电商行业中与各大平台紧密捆绑的品牌企业,其经营的毛利与合规成本相差无几甚至倒挂。此类行业必须不断扩充毛利,通过品牌化和规模化逐步承担合规成本,进入资本市场。

第四是平台模式的企业,在非自营业务的模式设计上并没有建立纳税义务的“自证清白”防火墙。ToC平台例如直播以及社群电商类工具,ToB平台如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设计中有一个简单的思维逻辑,只负责互联网。为了更好地管理平台,双方需要将资金走平台交易仅收取部分差额,实际当中企业需要考虑税务监管的基本逻辑,收取资金一方需纳税,也就是过账便需要纳税,那么如何证明平台并没有纳税义务,也不负责全额发票的开具,理清逻辑,自证清白并非易事。

硬伤六:行业税务合规环境复杂,监管机构特殊关注

例如涉农行业、珠宝行业,以及基础建材行业,其在税收征管上会具有较特殊的处理方式,或是在交易结算上现金的处理随意性较强。加之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复杂,并且个体化程度高,对税务合规的认知程度也并不强,如影视行业或美容美发行业。在医药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业务环节中灰色或不合规支出比例较高。

创业者选择创业的行业时,应该首要了解当下此行业的现状,以及它的合规趋势。 例如现在中大型餐饮连锁企业的合规率已经高达90%以上,中大型餐饮连锁企业采购量巨大,所以有足够的能力和底气去选择大型供应商。同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逐步严格,大型的食材供应链企业开始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迈向资本市场。上游合规化高,下游的企业合规压力就会随之减轻。

企业应当抓住当下时间节点,提高税务管理,逐步实施财税合规战略新方针,合理搭建更高效的财税管理新框架,更好应对税收征管模式的新变化和新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