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政协委员是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进入养老产业领域?

政协委员是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进入养老产业领域?为了解决养老服务存在的“缺口”,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提交了“关于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养老产业领域”的提案。

目前市场与养老产业密切相关的配套与服务比较滞后,导致部分民营企业定不下心,放不开手脚。为此,刘劲松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是加快出台更接地气的医养结合政策,推动医养一体化进程。医养一体化可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医疗机构和康养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康养机构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康养机构之间,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同时康养机构不具备医疗资质,也不能和甲级医院结对子,形成医联体,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已经成为康养机构“难言之痛”。建议尽快出台医养一体化落地政策,允许康养机构和当地医院成立“医联体”,允许“三甲”医院在康养机构内设置合作“医院”,真正实现“医养一体化”。包括加强与医院合作中医药康养项目,以传统中医、中草药和中医疗法为核心资源形成的一系列业态集合。

二是扩量基础设施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取得土地比较困难,老旧城区盘活利用存量资源建设养老服务机构难度较大,是造成康养服务设施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机构养老实际上承担了社会公共利益和集体福利的性质属性,建议将机构养老建设用地划到医卫慈善用地范畴。从源头上解决养老机构基础设施供应,有效鼓励民办非营利性、营利性养老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养老机构共同发展,降低养老机构基础成本,充分调动民营经济进入养老产业、提供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认定养老产业的法规制度,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医卫慈善用地出让后监管,以市场引领充分释放健康产业红利,激发民营经济进入养老产业新活力。


三是建立培养机制,加强康养专业人才培养。健康养老政策中有关于康养专业人才培养已有指导意见,但落到实处还有堵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从业标准,是解决目前康养人才尤其是养老机构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现行教育培养体系里面,高、中级职业教育是体系化培养康养人才的重要土壤。建议针对这些院校制定出系列激励政策,设置康养、老年护理专业和定向委培生,打通“堵点”,促进扩大招生力度和规模,再加上现有毕业生养老服务就业奖励政策,以保证康养人才能到康养一线就业,有效解决康养人才短缺问题,使我国康养人才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和良性循环。

四是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创新康养产业与商业保险体系有机结合。建议在各地尽快普及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同时,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商业补充险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在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兜底保障基础之上,实现多层级社会化康养服务需求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