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活动详情

大赛主旨

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目标,聚集创业资源,共同打造一流创业环境,配合“4+4+1”产业方向和8大产业链深耕发展,赋能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吸引优秀创业人才汇聚,配套落实“紫金山英才宁聚计划”,打造集项目竞赛、城市宣传、交流展示、服务对接多项功能为一体的赛事平台,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青年大学生创业“首选地”。

2021年2月-5月

(大赛时间1月-10)
普通高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含本科以上的台港澳地区或海外地区高校留学生)、35周岁以下国家认可大专学历层次及以上人员、外籍在华留学生。
1、参赛项目中所提出的产品和服务,须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产业开发价值或商业价值,属参赛者自主技术成果或技术、专利持有人同意授权参赛。若参赛过程中或赛后发现参赛项目依托的技术、专利存在权属纠纷或弄虚作假的,将视情况取消项目团队参赛资格并收回奖金。
2、参赛项目原则上为具备成立公司运营条件的初创项目或2016年1月1日之后成立公司所运营的项目。
3、本赛事往届获奖项目、已获得我市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资助的不可重复参赛。

(一)初赛设12个区级分赛点
1. 江北新区(“创赢江北·未来已来”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集成电路产业赛)
2. 玄武区(“赢在玄武”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软件产业赛)
3. 秦淮区(“赢在秦淮”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智慧城市产业赛)
4. 建邺区(“创在建邺 赢在未来”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未来产业赛)
5. 鼓楼区(“英才汇聚 创赢鼓楼”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文化创意产业赛)  
6. 雨花台区(“贤聚金陵 梦汇雨花”青年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暨信息服务产业赛)
7. 栖霞区(“中国(南京)智谷”栖霞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人工智能产业赛)
8. 江宁区(“梧桐林”杯江宁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环保产业赛)
9. 浦口区(“浦创杯”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现代农业产业赛)
10. 六合区(“赢在六合 创聚未来”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智能制造产业赛)
11. 溧水区(“赢在南京 首创溧水”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新能源产业赛)
12. 高淳区(“赢在南京 创业高淳”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电子商务产业赛)

(二)设晋级复赛“绿色通道”,以下项目可免初赛,直晋复赛
1. 两年内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已落地实施的正式获奖项目。
2. 经授权高校及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择优推荐的创业项目。

1、参赛者以个人或创业团队形式实名参加,申报人应为项目的持有人或实际运营负责人,落地后应为创业实体的法定代表人。参加赛事答辩须以团队申报人为主,团队核心成员可做辅助,项目参赛人数不超过3人。
2、参赛者应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和分析,以网络方式提交完整、具体、详实、可行的创业计划描述(计划书可采用文字或图片格式,大陆地区参赛大学生计划书提供中文简体版本,台港澳地区参赛大学生计划书提供简体或繁体版本,外国留学生创业计划书提供英文或中文版本);参赛项目已开发成功并有项目成果的应在答辩环节进行实物展示。

上海、杭州、合肥、广州、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涂州、芜湖、宣城、台北地区请直接报名

(一)大赛宣传及报名(2021年2月15日—5月31日)
申报人可根据意向落地所在区、项目所属产业等因素,自主选择1个区级分赛点报名。属于“绿色通道”申报范围的项目可上传凭证,经审核后直晋复赛。
(二)区级赛暨初赛(2021年6月-8月)
大赛对申报项目进行网络评审、现场评审,遴选出参加复赛项目名单。
(三)复赛(2021年9月)
复赛以项目陈述、成果展示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由5分钟的项目陈述和10分钟的现场答辩组成,根据复赛成绩遴选出入围决赛名单。
(四)决赛(2021年10月)
具体时间和方式另行通知。

1、一等奖6名,奖金3万元,对接50万元市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对接市级D类人才待遇;
2、二等奖10名,奖金2万元,对接40万元市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对接市级D类人才待遇;
3、三等奖14名,奖金1万元,对接30万元市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对接市级D类人才待遇;
4、优秀奖40名,对接20万元市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对接市级E类人才待遇;
5、优胜奖50名,对接10万元市级优秀创业项目资助,对接市级E类人才待遇。
6、对办赛效果优秀、推荐项目积极的区人社部门、高校等颁发优秀组织奖共30个

本次大赛由南京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并负责对大赛的相关规则、配套扶持政策等进行解释,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大赛的统筹组织实施,各区人社局、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区级赛(产业赛)的组织实施。大赛邀请创投专家、企业家、行业专家、高校教师和创业导师等担任大赛评委和特邀顾问。